「每個人的愛好與興趣都不同,送禮好傷腦筋……」你也有送禮相關的煩惱嗎?只要了解禮物怎麼挑到適合對方的,就不容易踩雷!

這篇文章是一篇完整的挑選贈品指南,讓您很快成為老闆信任、同事愛戴的挑禮好手!

企業送禮,是份貼心的祝福,在商業環境下有深刻的軟實力展現,可以體現企業的用心,因此企業禮品可以展現一種企業對客戶的重視。

以下為企業贈禮的常見場合,歪編為你逐一解說各個場合的挑選要點:

● 企業三節 (員工福利) 禮品:
送給員工是所有場合當中最難的,大家工作之餘難免會討論,閒話家常一番。因此「實用」、「不落俗套」在這裡是最重要的指標,首先要了解同事們的組成(年齡、性別等)。

例如:若是有家庭的同事居多,送禮時對方家人也可以使用到一定是最實用的; 再來多數的公司每年都贈送一樣的禮品,因此只要今年新的變化,很快就會讓大家眼睛一亮,對你讚譽有加!

● VIP 客戶禮品:
這個場合最重要的部分是「不落俗套」以及「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不落俗套代表著公司富有豐富的創意,是很用心地在準備這份禮品。

若同時還能將企業的品牌或精神附加上去,肯定是大加分,讓顧客對公司的印象更深刻!

● 行銷活動/公關贈禮:
企業對外的贈禮一定要掌握「彰顯企業或品牌意涵」這點,另外也不能像打水漂一樣,送出去了卻沒有被記住,因此「不落俗套」也非常重要。

站長特別介紹這個海傑納頂級烏魚子禮盒~

老闆從選擇烏魚子到禮盒包裝全部親力親為

確保產品的品質維持一定水準

而且還有推出烏魚子厚切一口吃的禮盒,對於喜歡下酒菜的朋友真是一大福音

而且老闆娘也做出很多的不同的口味

像是烏魚子米果跟烏魚子牛奶糖

在網路上也有開箱試吃的影片,看的站長口水直流啊!!!!

而且現在五倍券也可以購買海傑納相關產品,只要使用五倍券消費,還送你500元現金券

這個活動真的非常超值啊

海傑納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控管,已經超出我的期待
而且烏魚又叫信魚,每年冬至依照約定而來,從來不失約
是信魚,所以很多商界的人士,喜歡送烏魚子,
代表著,商道的信用,這也是烏魚子禮盒是送禮的最佳選擇

而且野生烏魚子要受到消費者的信賴,賣到最後講究的就是信用以及無可挑剔的品質
從事烏魚子這個產業將近10年
老闆娘從直接從廠商拿貨貼標,一直到有自己的生產線


從每年冬至,船一到的挑貨、揀貨,一直到把原料送給工廠製作曬成烏魚子

(曬烏魚子這是個古法,也是不傳外人的技法,我們只能選原料,讓工廠代工)
我更注重的是,曬好的烏魚子製作成一口吃,這段繁複工序的製程
因為這是厚切一口吃最關鍵的地方

*選料


臺灣正海子
烏魚從長江出海口,順著洋流,來臺灣,游到臺灣時,是接近放卵的時刻
(此時捕撈的烏魚,品質比大陸好,)
五兩以上,才有卵油,才會香,五兩以下做成脆脆、ㄋㄟㄋㄟ、醬料
(很多同行,都是賣2~3兩,絕少用正五兩下去做,一口吃)

*遵循古法,傳媳不傳女的,放置,鹽巴的比例,是曬製的關鍵


(鹽巴是天然的保存劑),(放太多會死鹹),(放太少烏魚子容易壞,(註一))
註一:
曬烏魚子,溫度,濕度,控制,是需要憑經驗,天候不好,濕氣太重,烏魚子會曬壞
外面乾,裡面濕,烏魚子會壞在裡面,我們行話叫:,#奧風,不是常吃的人,吃不出來
市面上,也很多人會把,曬壞的烏魚子,拿出來魚目混珠賣掉

*日曬法

很多同行會用低溫乾燥法
優點:全程在室內,總菌數少
缺點:少了反覆日曬法的香氣
(陽光有種神奇的力量,可以讓烏魚子更沉香)

---------------------------------------------------以上工廠古法製成-----------------------------------
野烏金秘製:
#六小時米酒頭的浸泡

野生的烏魚子,有個致命的缺點,未經處理會有腥味
因為烏魚子有薄膜,需要人工反覆翻,讓酒精,慢慢滲入每個烏魚子的魚卵裡面達到去腥的效果,米酒頭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在炭烤完後會有濃郁的香氣,入口後,口中會有<甘味>餘韻

#厚切

五兩上表面漾著卵油的烏魚子,再做厚切,相信是,口感上的,上乘之作
(我們可以偷工減料,因為客人,最愛問,你們大圓有幾片烏魚子,我們可以作弊切很薄,片數變很多讓整盒烏魚子滿起來,但….,這就失去了,我們嚴選原料的本意)

#封底

禮品的細節在這裡,每一片,真空包一口吃,1置中,2封底線整齊劃一,3真空包裝紙,又比其他廠商更小,只為了完成一個視覺上的精緻度
如同所有的頂級名牌包般,講究車縫線,精緻度,質感
封底這個動作,我們耗費非常多人力,什麼最貴,人工最貴,
但是我很堅持,因為我們是禮品,是送人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讓收禮的人,細細品味

2019金點設計獎,第二輪仍在賽內,同年一起參賽的入圍者有蔡依林的怪美的
做禮品,是個送禮人與收禮人之間的橋樑
送禮人會有想傳達的心意,當然也會有目的
手裡人收到一份真心實意的禮
當然,一定會感受到情意

賣烏魚子,很傳統的產業,製作的過程,並不美麗,甚至非常艱辛
冬至的寒冬裡,殺烏魚,幾百道工序才製成一片烏魚子
到我們手上,我們依然經過很多工序,讓我們的客戶收到,最完美的成品
對我而言,這一小片,是很多人的結晶,更是一種堅持
一種對生活品味的美學堅持

【海傑納x野烏金烏魚子禮盒】魚子禮盒美味心意創意兼具,

這是一份蘊藏心意的祝福禮盒,有我們的堅持與熱情,這次送禮送個不一樣的禮盒,讓長輩親友驚艷,更可以展現自己的用心送禮準備,保證送禮送到對方心坎裡,與對方建立起最堅定的友情橋梁!

TT115CE515ECE15RG

好文賞析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有人發現了位于資水中下游,湖南中部偏北的桃江縣的一片亂石灘。從此,桃江近侖村的亂石灘成為附近網紅景點,游人絡繹不絕。 桃江亂石灘位于文沖、李家山、修山中間,在浮邱山的東南方向。去年十月,同學小聚時我們一起驅車到過一次。那時金秋,楓葉正紅,秋色如水瀲滟地環繞著這片安于山水田園之腹中的巨石與小卵石間,給我一副:丹青不耐久,風日易消侵。何如造化真,更彼歲月沉的印象。 庚子年冬月,應侯姐邀請,又去了一趟亂石灘。因為不是當下旅游景點,所以尚未道路指引標識。我們從一條鄉間小路開車過去,沿途見一丘丘早已收割的稻田尚有部分稻根存于田間,一路過去,呈現眼簾的是豐收過的景象。在可以見到河床的道路盡頭左轉過橋,天際間,一線泉眼無聲惜細流地來到我們身邊。此時,河水干涸,一堆堆碩石遠遠地裸露于我們的眼底,似無數白鷺棲歇洲中。 去年,我們赤腳泅水到灘中;這次可以踩著露于水面的大小石頭來到河心。 這里的石灘,說怪也是很怪。河床中,清澈見底的河水將成千上萬形似如小山坵的巖石突兀出來。大的平整光潔,可坐可躺可立十多人,如天然風景區里的小憩臺;小的如山嵴線沉于水中,似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賀);更為美妙的是:突兀的巖石體內,有一洼洼清泉碧眼,可以照見人影,恰似石中藏歲月,洞中碧水瑤池境。更有意思的是:綠苔著色,染于歷史,不問夏蟬冬雪或是驚濤駭浪,自守心中的天地而不動。 盡管它們一直藏匿于溝壑之間,那些石中有天,天容萬石,石洞里藏著江河日月的巖石讓我驚艷不已。我不知道有無地理或地質學者們到過此處,勘察或了解過這些巖石的三生三世?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李白)。那些掩映在歷史長廊里的畫卷終是逃不過世人的慧眼。逶迤碧水,流波向日。不知不覺的來了不少游人,有的站在大巖石上拍視頻、風景照、集體照和個人照,也有的坐在石灘上聊天。更令人驚訝的是: 雖有人棄垃圾于灘中,卻依然影響不了這里的清泉碧水的清澈照人。當然心里也對那些破壞環境的人鄙視。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佳人成古石,蘚駁覆花黃(劉方平《望夫石》)。看侯哥侯姐伉儷立于灘頭,便將畫面定格于:山無陵,江水為竭。 時光知味,歲月沉香。縱使河水干涸,這方巖石依稀可以獨立風霜傲于塵世。我想:它們一定同修了三千年道,乃至穿過了無數唐風宋雨的洗禮,才站在詩人的眼前。似“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李白) 人如卵石,端坐天下而坐懷不亂,則經得起歲月的推搡,流水的牽引。如這千年的石圣,它坐擁天下溝壑,吸天地之精華賦一身,如圣者如仙尊,散坐其中,給歷史永恒,給山水佐證。 君不見石頭有言兮:月光泉脈瀉虛明,澄碧無暇注一泓。大字石間標圣水,只緣徹底是真清。——《巖泉》宋。陳巖 2020.12.19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對故居的愛,是很自然地滋生于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有著任何其他情感所難以比擬的深厚根基。故居情總是離不開童年和少年的回憶。童年和少年時的所見所聞和遇到的刺激,在一個人大腦皮層中形成最初的溝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在我返回故居時,當思念寄附在“故居”二字上的地緣親近感,總是被四棟一模一樣的紅色磚瓦木質結構的概念框定下的粗糲現實入侵,在久違的童年與少年陌生感情撲面而來時,總會被腳步拉長為“故居何處”的木然,我挺能理解這些感喟。但“故居沉淪”本就是偽命題,因為更多時候,我們的故居特別是精神的原居,已沉無可沉了。 人老之年后,曾經生活在水絮塘商業廳宿舍的人們都有一份魂還故里的愿望,少則一人,多則邀伙結伴而來,哪怕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但還是希望總能帶回故居的點滴意識。我,在最熟悉的陌生地,以盡可能超然的姿態,冷靜的思維和筆調去觸摸故居。不管是熱門話題的故居舊景的淪陷、周圍房屋的變化、兒時同伴的物是人非等,還是常溫下原來留居的老鄰居或者新建的高大建筑等都期待共同勾勒一個議論版的“原水絮塘商業廳宿舍的情感思維”。不是嗎?‘水絮塘。情深深’的微信群早已把七八十號人聚集在此,我想,將來還會有更多的鄰居加入。童年是延續青春的時光,是每個人最美的一切,是牽絆人左右的回憶。它在沉寂中帶著一絲淡淡的歌聲,是愛的哭聲,是愛的開始。我依稀記得“童年”時,駐足自己人生中不多的“幸福時光”。那段朦朧的記憶,朝霞里歡歌笑語,暮云中追逐嬉戲,‘小兒垂釣、胡令時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身,’童年的價值是綠色無邊。由于過去那段特殊的歷史原因,所謂探望故居,更多的是找回童年和少年的那種感覺,或者說是更廣泛意義的尋找時代變遷和人性變化的記憶。 站在水絮塘商業廳宿舍的舊址上。同樣由于這些因素,歲月奔波在城鄉之間,穿越感、落差感與撕裂感不言而喻。但,這卻是一片我們耳順之年后的夢覺,在沉默的角落里,唯有借助尚能走動的腳步,才有可能進入公眾的視野。不可否認,當頑皮的的情緒還在膨脹時,故居也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但少年、中年接踵而來時,思想已是悄然的轉換了。我的童年結束了。那時我十二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如果說一個人一生要分幾個段落的話,父親的被抓關在豬棚里,家里被抄家,兩個姐姐早已下放農村,每個星期(除開米、油外)一元伙食費就是我和我哥哥的全部開銷。那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段落。我也因為父親的被定性為二十一種人,童年美夢,頓然破碎。在別人還需要照管的年齡,我已經負起許多做父母的責任。努力渡過難關這大概不是我12歲之前的早熟,而是12歲后涉世的歷練‘知道了人生除掉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有溫暖和愛’,高爾基童年《三部曲》中有‘啟蒙的力量’,卻無啟蒙的色彩。坐在殘墻斷壁墩上,幾種復雜的感情油然而生: 1、“零情感”與“深情感”。一方面視線里就是故居,腦海中涌出的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建筑,而如果要求一個面對故居無動于衷,面對過去毫無感情,既有違情理,也不現實。另一方面,在思緒過程中堅持“零情感”,以超然的姿態進入現場,感情只能藏在筆端后。 2、“熟悉感”與“陌生感”。現在,乃至將來,最為活躍的群體永遠都是年輕人,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有個共性特點,遠離家鄉,異地求學、就業、定居,雖與故居聯系千絲萬縷,卻很少能在舊地住上一陣子,對生活了幾十年的熟悉故居,存在不可避免的陌生感。amp;#160; 3、“現場感”與“距離感”。回到故居這熟悉之地,沒有了多少同音寒暄,雞鳴狗叫,但那景、那地、都足以打開記憶之匣。此時看待故居,更多的是用放大鏡,乃至顯微鏡去打量故居的一草一木,一磚一墻,溝溝坎坎,這些折射到筆下,就是撲面而來的極具現場感的細節。 自古以來,故居都是文人墨客創作素材的重要母題,至今久盛不衰。遠的如“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回鄉偶記,近的有時而浮出水面的“故居情深深”的話題。近年來,每逢閑時,故居都會被冠以“水絮塘。情深深”的名義,走紅微信群,伴隨著縷縷鄉愁,彌漫在微信社交的朋友圈上。 活在一個現代文明網絡被層層打開的時代,令人欣喜,也叫人不安。既言還居,恐怕大多還是精神和思想層面上的還居,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就會有地域差別,年齡差別,身份差別,性別差別;角度不同,觀察、感悟與思考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十六歲從水絮塘宿舍走出來后,在漫長的平凡之路上,目光所及的并非全部都是坦途,也許走著走著就到了暗角和崖邊,也許突然就出現了某種無力感。當然,每個人掙脫的方式也會略有不同,有的大概會交給時間,有的會越掙脫越束縛,也有的將傲慢又無聊的自己交給了時光的攝影。 但不管怎樣,對于‘文化大革命’年代的水絮塘商業廳宿舍的認知里逐漸成為一種共識,即宿舍中許多知識分子和干部家庭子女們心中不愿觸及的痛苦和歲月留下的傷疤。微聊下,那一張張面孔也任隨時間沖刷,慢慢沉沒在記憶深處,我家即隔壁鄰居家的境遇,鄰棟之間發生的事件,都可以任意采擷,固然可以讓我們感到尚在童年卻已經不惑了,成為我們無法觸碰的一種心靈狀態。許多家庭被‘抄家’,一些出生不好的父母親被打到、被下放到農村,個別鄰居在政治上相互檢舉揭發,在道德底線缺陷下,它沒有留下多少童年和少年的眷念,為此,心里只剩困惑和虛渺,隨風飄移,無論有什么想象都會崩塌,就像童年玩過看過的‘萬花筒’迅速變幻,最后留下眼淚與空空的夢想。amp;#160; 反思纏繞成了折磨那一代人的心結。一切源于那個混亂的年代。現在想,那真正是糟蹋人,這一切應該歸于是人性惡的一種流露,那個瘋狂的年代,把人性惡的一面全激發出來了。 尤其當我走出宿舍后,來到社會,下鄉與回城、工作與家庭、下崗與謀生,生活在瑣碎的羈絆之下,一整年365天看似漫長遙遠,實際卻根本經不起推敲和揣摩。在宿舍與童年的演義中,歲月跌跌撞撞走到了二十一世紀,暮年的時代真正開始了。 思緒飄蕩在故居的上空,輕輕地一陣風,喚醒沉睡的水絮塘商業廳宿舍;還是輕輕地一陣風,拂去兒時生活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真明白了,做好任何一件小事,都需要自己的努力,需要耐心,更需要慢慢來;為此,我比任何人都惜時惜命,所以才有資格享受拼命盡興后的人生禮遇,(工作到退休,有了自己幾十萬字的文稿,開著奔馳車)。 2014年匆匆走過~2015年又是恍恍惚惚~2016年的腳步,或許會更加縹緲和急促。再次眺望水絮塘宿舍,我只想為自己開通一條蹊徑,換一種打開方式和自己的內心聊聊天。望著故居上空的藍天,白云依然夢幻著變化,自己年齡的衰老都已初露端倪,我已洗刷了傲慢和無趣,它讓我和世界上很柔軟的部分感覺更接近了一些,雖然我也不是無時無刻都清醒地面對世間百態,但隨著時世風潮更迭,信息的覺醒,浪漫的復興,依然感覺有股童年般夢幻,少年含笑間的色彩,剎那間,暮心就遍落街巷。 故居的舊址依然堅信嫵媚有理、誘惑無罪,盡情張揚著水絮塘商業廳宿舍昔日輝煌,它將我們的童年鑲嵌在這座城市成為一道耳順之年的亮麗風景。今后無論是端坐在街角細細抿一口綠茶的溫柔優雅,或是伴著民樂縱情起舞的美艷張揚,我們都會為與日常衣食用度一樣稀松平常的本能—人美,心情美,生活更美!如果我們再沉默,世界仿佛也會無聲! 2015.1.1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也許是洋芋過于精貴的原因,我從五六歲開始就對洋芋有了印象。或者可以直接說,在五六歲前我可能連洋芋都沒有吃過。 印象中的洋芋,總是與“米拉”、“威寧”、“梅花山”、“天氣很冷”、“危險”等詞聯系在一起的。 那是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在威寧開貨車的大娘舅突然來到我家,讓我父親幫忙搞點大米到威寧去,然后他便可以幫忙從威寧搞點米拉洋芋下來。從那以后,我才知道米拉洋芋的概念。 我父親費盡了周折,也不知道求了多少人才弄到了一小布袋大米。現在想想,那一小布袋大米,也就是四五十斤的樣子。我大娘舅很是高興,也很感激我父親。 那時節,大娘舅開車經常跑安順,便無論如何都要父親陪他帶著大米去威寧玩幾天,然后順便把米拉洋芋拖回來。于是,我才有了機會到威寧去,也才可以親自到這米拉洋芋的原產地。 大娘舅身材很是魁梧,長得方面大耳的,嘴巴有些大,笑聲很爽,也很有磁力,屬于慈眉善目的那一類。大娘舅的駕駛技術很好。據他說,他自從開車以來,基本上都沒有出過任何事故,就是車子偶爾有些小毛病,他也能夠自己修理。他開的貨車是解放牌的,前面的車頭很像平放著的狐貍老殼,下面分左右各是一個大大的輪胎;后面大大的車廂是用鐵架間雜木板組成的,上面用彎曲的鐵架支著帆布帳篷,下面分左右各由兩個大輪胎組成一付雙胞胎。 那陣子,我們國家的交通網絡很不發達,尤其是貴州這種山區省份更是如此。從普定到威寧,只能走六枝,再到水城,再過梅花山,然后才能到達威寧。 雖然是寒冷的冬天,但坐在駕駛室里,倒也一點都感覺不出冷,加上小孩子本來瞌睡就多,車上路不久我便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只聽到大娘舅正在與我父親說著話,“到了梅花山了,今天的天氣很冷,凝凍有些大,路也比較滑,看今天能不能爬得上去。如果爬不上去,還得上鏈子。” 當然,他們的對話我聽得倒懂不懂的。只是從“路比較滑”、“能不能爬得上去”等詞語中聽得出這段路是很危險的。至于“上鏈子”我就不懂了。我在心里想,這車子又不是貓、又不是狗,那有用鏈子拴著就可以上去的道理呢?不過,如果真象大娘舅講的要上鏈子的話,到時候也能看看他們是如何用這鏈子拴著車子拉上去也就明白了。 好在那天還比較好,車子沒有用上鏈子也就爬上了梅花山,只是汽車的聲音很大,也走得很慢。 大娘舅把車子開到一個倉庫的門前。不知他是如何與倉庫管理員交涉的,然后就只見倉庫管理員把倉庫門打開,并叫來兩三名同伴一道扛了幾大麻袋重砣砣的據說是洋芋的東西上了貨車。再然后,大娘舅在一名倉庫管理員的引導下,帶著我和我父親到一空倉庫里,撿些干木柴生起火,再從放在門背后的麻袋里拿出一些準備好的米拉洋芋放到火里面去燒。 直到這時,我才親眼看見米拉洋芋的真面目。它呈長橢圓形,皮是肉黃色的,上面長得有許多像人眼樣的芽眼,不過很小,個頭比成年人的拳頭還要大。 不多時,大娘舅說是洋芋燒好了。我看到大娘舅用一根比拇指稍粗些的短木棍把柴火子扒開,再把一個個燒得黑乎乎的米拉洋芋刨了出來。 我父親從地上撿了一個起來,兩只手不停地換著拿,尖著嘴不停地換著氣吹。稍冷后,再慢慢地剝去燒得黑黑的硬殼或是揭去剛燒皺了的皮子,里面露出了還在冒著熱氣的金黃色的米拉洋芋。 父親將一個剝好的米拉洋芋遞給了我。我顧不得它到底是燙還是不燙,便咬了一大口,接著便是把咬下的米拉洋芋用舌頭卷著把它支了起來,并急促地喝著嘴出氣。這米拉洋芋面面的、甜甜的,還真怪好吃的。 那一頓猛吃,我已記不清吃了有多少,只知道自己把肚子是給吃壞了的。直到兩三天后轉回普定時,一路上我大娘舅因為我拉肚子不知停了多少次車。 稍長大些后,因為一家人在縣城生活很是困難,便搬到老家去住,并從生產小隊分到了一小塊自留地。每年冬天,母親都會留一小廂自留地來栽些洋芋。自然,洋芋的種子用的就是米拉洋芋。 對于米拉洋芋,我還曾鬧了個不大不小的笑話。我問爺爺和母親:“這洋芋為什么會叫米拉洋芋呢?”爺爺和母親都說它的名字本來就叫“米拉洋芋”,因此也就只能這樣叫了。 我自作聰明地說,“你們都不對,是因為它的產地威寧沒有大米,但威寧人又很想吃大米飯,于是他們便讓我們這些產大米但又不產洋芋的地方拉大米去兌換洋芋,因此就把它叫作米拉洋芋了。” 聽了我天真的分析,爺爺和母親都不約而同地笑了。母親還補了一句,“就你曉得,我們什么都不曉得。” 栽洋芋前,要先用小刀把買來的米拉洋芋按照芽眼的生長情況切成許多小塊,每個小塊上只能有兩個芽眼。只有在洋芋的頭部芽眼比較密集的地方,如果硬性嚴格按照兩個芽眼切的話,不僅會使切下的洋芋塊過小不利于它的生長,而且有時還根本就無法切的情況下,才可以不按兩個芽眼進行切塊。然后用一些柴火灰裹一裹,讓切下的小塊洋芋的切口全部沾滿柴火灰后,就可以挑到地里去栽了。 栽洋芋的時候,要先用鋤頭在整好的土地上撈出直直的溝,再把牛圈糞等底肥平鋪在溝里,再把用柴火灰裹過的洋芋小塊把芽眼朝上平放在底肥上,結束后就可以把溝兩邊的泥土攏回來蓋住洋芋小塊,并沿撈出的溝攏出二三十公分高的壟后便大功告成了。待到來年的春天,洋芋便會從壟埂上冒出新芽。 洋芋地的管理很簡單,只需要除除雜草就可以了。而這活計一般都是由母親在洋芋地里套種早包谷和給套種的包谷薅刨時一并完成,根本就不需要專門對洋芋地進行管理。 夏末秋初的時候,收獲洋芋的時節便到了。我們扛著鋤頭到洋芋地里,把洋芋壟刨平,便可以看到一個個成人拳頭般大小的洋芋從土里冒了出來。這時,我們會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檢出來,麻去粘在上面的泥土,把它們擺放在土地上稍稍晾干后就用糞箕挑著回家。 土地下放那年,除了正地之外,我家還分到了一片受山水侵害嚴重且路程較為遙遠的飼料地,其實當時這片土地已基本是丟荒的了。母親不知道花了多長時間才把地邊地角的荊棘棚給挖掉,也不知用了多少工才把它們挖成平整的土地,并在上面種上了洋芋。 你還別說,這片土地種洋芋還怪出產的。挖出的洋芋大的將近有七八兩重,產量還很高。那一年,這一片土地產的洋芋硬是把我家不是太寬的住房的樓和炕都堆得滿滿的。 也就是在這一年,我家也是夏秋缺糧最為嚴重的一年。母親給所有的親戚和能夠開口借糧的街坊鄰居都借過了糧食,但依然還是要差兩三個月的糧食才能熬到新糧成熟。為了度過這艱難的時日,全家人便在這洋芋上打起了主意。 母親說個頭大的洋芋營養要好一點,總是讓我們先挑選大個的洋芋來做吃。說實話,頓頓都在吃洋芋,真的還是會把人給吃怕的。 那時,因為缺少油,吃油炸洋芋坨、油炸洋芋粑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們還是盡量改變著洋芋的吃法來盡量增加對洋芋的食欲。 我們起先是把洋芋燜來吃。把洗好的洋芋裝到一口大鋁鍋里,里面摻入半鍋水,再用另一口鋁鍋翻過來amp;#14185;住,再把洋芋端到煤火上去煮熟,便可端下來吃了。后來我們是把它切成片片來炒、切成絲絲來炒,但都因為沒有油,也吃不了幾次。后來我們又把煮熟了的洋芋切成坨坨來燴,并在燴的同時加些酸菜,這種吃法也是只吃了兩三次后便生厭了,而且感覺酸菜和燴洋芋的湯還要比洋芋好吃。再后來我們又探索著用火燒,在燜洋芋的時候故意多燜些時間讓下面的洋芋起一丁點鍋粑,洋芋燜熟后用一個小碗裝點辣椒面和鹽巴來蘸著吃等吃法。百般的努力,總算是熬到新糧接上了。 多年以后,我的母親在回憶那段日子時,還經常含著淚說:“當時看到我弟弟一天比一天消瘦,一天比一天黑,還生怕弟弟熬不出來呢。” 日子好過起來后,我們一家人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非常害怕吃洋芋的,無論誰做菜,都不會想著弄洋芋來吃。但我們一家人在談到洋芋時,誰也忘記不了那段靠洋芋度日的日子。 余國富 2020年11月20日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新竹企業送禮禮盒推薦-高檔伴手禮推薦台南企業送禮禮盒推薦-送禮禮品推薦新竹企業送禮禮盒推薦-尾牙贈品推薦企業禮盒推薦-會議禮品推薦
母親節禮盒推薦-輕奢贈品推薦 烏魚子禮品贈品推薦桃園企業送禮禮盒推薦-客戶禮品推薦 高雄禮品贈品推薦企業送禮禮盒推薦-抽獎禮盒推薦 企業三節贈禮怎麼選台中企業送禮禮盒推薦-輕奢伴手禮推薦 員工福利禮品怎麼選海傑納烏魚子禮盒-企業禮品 新竹禮品贈品推薦

arrow
arrow

    t14gq8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